愛聽故事ㄉ小朋友...不會變壞喔!

2007041212:19

 Cowgirl  

 

我又有新發現呦!


0~6歲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重要階段,家長若能每天說故事訓練小朋友思考、邏輯與判斷能力,對他們發展語言、認知學習很有幫助。不過,0~3歲、4~6歲所選讀物與說故事技巧有所區隔,怎麼做請專家告訴你。

0~3歲 


 
說故事時間
建議在小朋友就寢前說故事,若小朋友精神好,可將說故事時間拉長為半小時,若小朋友很累,時間只要15分鐘即可。建議說故事要天天說,讓它成為一個重要親子時間,不要間斷。

選書方向
此階段的幼兒以提升認知與語言能力為主,適合讀物是圖像式的繪本,如教他們什麼是交通工具、水果蔬菜、數字與圖案等。

不斷重覆
此階段幼兒對周遭的人或玩具很好奇,當家長在說故事時,他們可能會被某件事所吸引,別在意他們是否有專心聽,家長只要不斷地重覆唸,他們也許手在玩玩具,但其實耳朵是有在聽的。

不開電視
說故事時若開電視會使幼兒分心,建議放輕音樂,或單一樂器如鋼琴、小提琴演奏曲。

接近生活
在說故事的過程中,不要強迫小孩跟著你唸,以免造成壓力。另外,可多讀些平常就會碰觸的玩偶、玩具或生活用品,較能獲得孩子的共鳴。

不用兒語
要用正確的句子,避免使用兒語,如車子不要說成車車,以免造成幼兒錯誤的認知。


 
4~6歲

選書方向
這是孩童發展語言最重要的階段,適合圖大字少的繪本,雖然對大多數文字還不懂,但透過家長說故事的過程,可訓練小朋友思考、邏輯與判斷能力。

事前閱讀
小朋友通常只會看得懂圖、對圖有興趣,建議家長在說故事前要先閱讀圖片而不只是文字,並了解圖案與故事的連結,才不會圖文對不上。

注意措辭
家長要注意言行舉止。說故事時言語不可太粗魯,如「他們想處罰壞人」,不要說「他們想燒死壞人」。注意影響價值觀的陳述,如「一個善良有禮貌的小王子」,不要說成「一個很帥的小王子」。

不放CD
許多童書都會隨冊附贈錄音帶或CD,家長千萬別為了方便,播放故事錄音帶讓小朋友聽故事,這會減少親子間的語言交流與肢體的碰觸。

隨時提問
以問問題的方式連貫故事,讓小朋友融入故事中,如問他們「若你是故事中的誰時,你會怎麼做呢?」但若小朋友回答不出來時,千萬別勉強,再將故事往下說。另外,問問題不要太嚴格,逼迫他們馬上回答,給他們時間想,藉著互動,家長也可了解小朋友面對事情的態度、感受與價值觀。

不盯書本
說故事時,不要重頭到尾盯著書本逐字逐句地說,要不時看看小朋友的反應,不要自顧自地說個不停,會讓小朋友失去聽故事的興趣。另外,家長的眼神若停留在小朋友身上,可讓小朋友感受到被重視,使他們更專心聆聽。

加入動作
動作可加強親子互動並提高注意力,如說到大野狼時,可一起做大野狼動作。

不要說教
故事本身多有說教的意義,家長不需再說教,不要問「聽完故事,你得到什麼東西?」建議改口問「故事說完了,如果你是…,你會怎麼樣呢?」鼓勵小朋友說出想法,讓說故事變觀念交流。

表達情緒
盡量把故事主角的情緒表達出來,讓小朋友更快清楚故事邏輯,也可提高小朋友對故事的期待。

運用玩偶
適時運用玩偶扮演故事中的壞人角色,讓小朋友清楚知道什麼是不好,如家長可扮演陌生人角色與小朋友練習,在外出遇到陌生人時應如何對應。

要有耐心
家長在說故事時一定要有耐心,不可因為小朋友心不在焉的反應而放棄不想再說下去。

給予鼓勵
小朋友在說故事的互動中,若表現的很好,家長可即時給予鼓勵,讓他們覺得自己被肯定。

專家說
建議家長最好每天都要說故事給小朋友聽,每天說故事就像一張薄薄的衛生紙,一張是感覺不到厚度,但當它變成一疊時,厚度就會非常明顯了,也就是說,長期說故事給小朋友聽,對他們語言、認知的判斷是非常有幫助的。

 



                 愛聽故事ㄉ小朋友不會變壞ㄛ!